
怦然心動的通透動態-試聽 Sennheiser IE 600

如果您是講究功能與便利性的耳機用家,應該早就投入真無線藍牙的陣營了,看到 Sennheiser 新推出高階款 IE 600 耳道式耳機,大概提不起興趣,不過如果您講究音質,目前優質的有線耳機依然勝過真無線藍牙,而 IE 600 不僅擁有 Sennheiser 純正血統的好聲,而且採用全新 3D 列印技術,打造鋯合金耳機殼,這可是第一次看到的新穎技術與材料。
金屬耳機殼更耐用
玩耳機的人,少不了三妻四妾,在家聽耳罩式耳機,路上要戴方便的真無線藍牙耳機,辦公桌上用耳道式耳機,好聲又不太顯眼,可是不管買了多少耳機,總是會遇上一個問題:舊得快!開模製作的塑膠材料,造型酷炫,但是不太耐磨,用個大半年就變醜了,又開始許願想要新耳機,假如您經常陷入這樣的輪迴,想找一款聲音很棒,而且經久耐用的耳道耳機,那麼 IE 600 可能是您的救星。
其實從十多年前買 UE,加入耳道式耳機一族,就已經發現塑膠耳機殼容易磨損的問題,最多撐一年,外觀就變醜了,又動心起念想換新耳機,直到換成 Atmoic Floyd Super Darts 之後,這才脫離換機輪迴,原因無他,就是金屬耳機殼,幾乎不磨損,而手上的 IE 600 也是金屬耳機殼,應該也具備經久耐用的特性。

沒見過的鋯合金 3D 列印
不僅是金屬耳機殼,IE 600 用的材料還是最先進的醫療航太科技,稱為 Alloy-ZR01 鋯合金,據說 NASA 登陸火星的太空船,配備的鑽探頭就是用這種合金製作,保證耐磨、抗刮、抗腐蝕,這下子可真的是拿「上太空」的技術來製作耳機。
IE 600 製作過程相當先進,不是採用傳統的開模鑄造,而是最新的 3D 列印技術,原料是金屬粉末,以雷射燒結 3D 列印製作,但是初完成的鋯合金機殼,只是粗胚,還是醜小鴨,需要手工反覆打磨、拋光,雕琢出您手上的 IE 600。


獨家 TrueResponse 動圈單體
藏身在鋯合金耳機殼內部的單體,是 Sennheiser 自家研發的 7 mm TrueResponse 動圈單體,在 Sennheiser 耳道式耳機家族當中,包括 IE 300、IE 600 與 IE 900,都是用相同口徑的 TrueResponse 動圈式單體,或許您會問:假如單體都相同,為什麼要花錢買更貴的 IE 600 或 IE 900?答案在「手工篩選配對」。
耳機單體因為是類比聲能轉換元件,所以即便是同一批次生產,單體的特性也會略有不同,所以高階的 IE 600 與 IE 900 強調手工篩選配對單體,代表規格最好、誤差最小、失真最低的 TrueRespose 單體,優先保留給 IE 600 與 IE 900 配對使用,而 IE 300 則沒有這個手工篩選的工序,等級差異就在這裡。

Resonator Chamber 降低繞射干擾
IE 600 內部還有諧振箱室(resonator chamber)調音技術,這是機殼內部刻意挖空的箱室,用來降低耳機內部聲波繞射干擾,入門的 IE 300,只有單一 resonator chamber,進階的 IE 600 就變成雙箱室(Dual-resonator chamber, D2CA),而最高階的 IE 900 則是 X3R Triple-resonator chamber。
您看,Sennheiser 的產品區隔多清楚,三款 IE 系列耳機的基本技術相同,但是等級越高,技術做得越精細,工序越複雜,告訴您高階耳機貴得有道理,但是相較之下,入門耳機則相對超值。

4.4 mm 與 3.5 mm 耳機線都有
身為進階等級的耳道式耳機,當然採用可換線設計,IE 600 配備了兩條耳機線,分別是 3.5 mm 單端與 4.4 mm 平衡端子,我常說,如果看到這兩種規格的耳機線,不用懷疑,如果可以用 4.4 mm,絕對比 3.5 mm 要好,因為不用共地,所以左右聲道分離度會更好,但是這要考慮到外接訊源的對應,一般電腦或手機不會有 4.4 mm,只有外接 DAC 耳擴才會有平衡端子,所以 IE 600 給您兩種規格的耳機線,就是方便您對應 4.4 mm 平衡端子使用,畢竟這是進階等級的耳機,顯然是重視音質的人才會買的產品,當然要附上更好的配件。

IE 600 原廠的耳機線,批覆採用 para-aramid,中文名稱是全芳香族聚醯胺纖維或芳綸,這是杜邦專利材料,可以用來製作防彈背心、光纖纜線或煞車片,具備高強度與耐磨特性,這與 Alloy-ZR01 金屬耳機殼的用意相同,就是要提升產品的耐久性。
設計注重「經久耐用」
從機殼到線材,Sennheiser 想方設法,就是要讓 IE 600 堅固耐用,在商業層面來看,並不是特別聰明的路線,畢竟耳機如果經久耐用,可能買一副耳機用個七、八年還不會壞,怎麼刺激消費呢?可是,對於負責人的公司來說,這是一條兼顧環保的道路,做出更好、更耐用的產品,減少反覆消費,降低不必要的浪費,是對地球更友善的企業經營,而 Sennheiser 打造更耐用的耳機,可能也是對「快時尚」的一種反動思考。
在技術層面上,IE 600 其實就是三大重點:Alloy-ZR01 鋯合金 3D 列印金屬耳機殼、7 mm TrueResponse 與 D2CA 雙諧振箱體,其他如鍍金 MMCX 端子,高階耳機本來就該關注這些小細節,並不意外,不過以往大家覺得 Sennheiser 耳罩式耳機難推的人,遇上 IE 系列要改觀了,考慮行動聆聽多半搭配手機,所以都是 18 歐姆低阻抗設定,相對好推,不一定要刻意搭配耳擴驅動。

IE 600 隨機附贈兩種耳塞,分別是矽膠與記憶泡棉,各有大、中、小三種尺寸,我剛開始試聽的時候,選用矽膠耳塞,拿 M 尺寸,可是覺得有點塞不滿,換上 L,還是覺得不夠密實,拆下來更換記憶泡棉耳塞時,這才發現矽膠耳塞的質地超軟,所以讓我感覺好像沒有「塞好塞滿」。
不過超軟矽膠耳塞,相對比較沒有撐開耳朵的壓力,久代比較不會感覺累,但對我而言密合度不夠,隔音效果不夠好,換上記憶泡棉耳機之後,這才讓中低頻的飽滿度拉到正常表現,所以就用記憶泡棉耳塞試聽 IE 600。記得,耳道式耳機一定要「塞好塞滿」,這樣才能發揮耳機中低頻的實力,否則很容易覺得下盤軟腳無力,那不是耳機的問題,而是耳塞搭配不當所致。
18 歐姆阻抗好驅動
選好「對味」的記憶泡棉耳塞,可以好好聽 IE 600 了!18 歐姆的阻抗,賦予 IE 600 好推的特性,簡單用手機或筆電來聽,大致就能發揮八成以上的功力,我另外加上了 iFi Go Blu 耳擴,額外的驅動力,可以讓中低頻收束得更漂亮,解析力更好一點,但是未必是「必要配備」,IE 600 沒有耳擴來搭配,聲音已經夠好了。
如果用過 Sennheiser HD 800 S 的人,大概知道我在講什麼,這款高阻抗耳機不好搞,沒有耳擴加持,很不給力,但如果推力餵飽了它,那可是天籟美聲,但是 IE 600 沒這麼難搞,它本來就是為了行動聆聽而生,所以採用低阻抗設定,並不難驅動,加上耳擴當然控制力會更好,但是光用手機或筆電,IE 600 也夠好了。

通透寬闊的動態與漂亮音場
![]() |
在聲音走向上,IE 600 有著開闊通透的動態,而且能塑造相對寬闊的音場,像是聽 Eva Cassidy 「Live at Blues Alley」,「Bridge Over Troubled Water」開場的電吉他前奏,空間裡伴隨著細微杯盤碰觸的聲響,那是小酒館錄音現場的騷動,IE 600 很輕鬆地帶出錄音細節,Eva Cassidy 的歌聲凝聚在兩耳中央,電吉他的 Solo 緊緊跟隨,等爵士鼓與電貝斯加了進來,音場整個滿了起來。IE 600 維持了相對優秀的音場空間感,不會把所有樂器與人聲,通通擠在一起。
當然,IE 600 的音場空間感,還是比不上開放式耳罩式耳機,畢竟發聲元件距離耳膜很近,但是比起普通的耳道式耳機,IE 600 的音場空間感描繪,明顯更勝一籌,不愧是 Sennheiser 中高階耳道式耳機。
中低頻衝擊力道相當好
除了開闊的音場之外,IE 600 的中低頻衝擊力也相當好,低頻量感適中,不是量特別多的走向,但是低頻的質感與力度相當好,帶有些許鑑聽耳機的個性,假如您是電音愛好者,喜歡滿出來的低頻效果,IE 600 可能不是您的菜,但是如果您喜歡準確且具備衝擊力的中低頻表現,那麼 IE 600 應該很對味。
![]() |
我想舉 Lady Gaga 在「A Star Is Born」電影原聲帶唱的「La Vie en Rose」為例,鋼琴獨奏的形體有著適度的龐大感,音色頗暖,對應 Lady Gaga 的嗓音,唱出嫵媚嬌艷的法國香頌,鋼琴背後藏著爵士鼓細碎的聲響,貝斯則用龐大的音符顆粒襯底,在 IE 600 上面,高、中、低頻有著均衡的表現,高頻帶清爽的光澤,中頻段則是帶著厚度的暖色調,低頻量感不是特多,但是顆粒感飽滿清晰,帶有不拖泥帶水的爽朗感。
![]() |
雖然 IE 600 是消費市場機種,可是在聲音走向卻帶有專業鑑聽走向,我想舉張懸的「Scream」為例,吉他開場之前,張懸吸一口氣的聲響,感覺很近,木吉他的前奏清爽又通透,撥弦的力道漂亮,張懸的歌聲凝聚在中央,等打擊樂進來的時候,稍微偏右的位置,顯示 IE 600 具備優秀的音場描繪能力,等間奏結束,回歸主歌時,木吉他右手的斷音,切得很近,再展開清晰明亮的分解和弦,這些錄音的細節,與音場相對位置的營造,當然是混音與後製加入的效果,而 IE 600 呈現出豐富的錄音細部效果,則增添了聆聽的樂趣。
聽什麼、像什麼
如果換上發燒錄音,更能聽出 IE 600 性能優異之處,例如「The RR Sound」的「Candide Overture」,開場嘹亮壯闊的銅管群,揭開序幕之後定音鼓猛烈的收尾,帶出弦樂群,背後還有三角鐵的熱鬧陪襯,配器複雜的交響樂,在 IE 600 聽起來氣勢夠好,而且難能可貴地展現出不錯的音場,在音樂中段弦樂群鬆開的樂段,擴展出去的空間感,比起大多數耳道式耳機要好,如果您喜歡耳道式耳機明快直接的聲音,但卻總覺得音場不夠好,聲音常常擠在一團,可以試試看 IE 600,可能會讓您對耳道式耳機有不同的看法。
![]() |
既然說 IE 600 帶有鑑聽走向,代表它聽什麼、像什麼,聽古典樂有音場、有解析,聽流行樂,可以聽見諸多錄音營造出來的效果,聽爵士樂,一樣輕鬆搖擺,像是 Oscar Peterson「We Get Requests」 專輯,聽「You Look Good To Me」,低音大提琴拉奏的牛筋味,粗壯的低吟帶著松香的粗礪感,類比母帶轉數位時,前段轉速有些不穩,剛開始的鋼琴聲響帶著抖動感,透過 IE 600,這些細節彷彿鑑聽耳機一般清晰,可是底蘊帶著柔軟的質地,沒有鑑聽耳機的硬調子,帶出爵士樂溫暖的搖擺氣氛,適度寬鬆的音場呈現,低音貝司在右邊彈奏,鋼琴居中偏左,爵士鼓的聲響則是略靠左邊,Hi-Hat 與鐃鈸的細碎聲響則塞滿了整個音場,IE 600 重現爵士三重奏愉悅又鮮活的樣貌,越聽越有趣。
比平衡電樞更自然的低頻
雖然因為使用便利性,真無線耳機大行其道,可是對於講究音質的發燒友來說,有線耳機目前依然勝過無線耳機,這次試聽 IE 600,結論依然是如此,有線耳機的聲道分離度與音場表現,仍遠勝無線耳機,而就 IE 600 來說,Sennheiser 固守動圈單體耳機城池,所以在中低頻的衝擊力與勁道,仍是比平衡電樞耳機要來得自然,而其通透開闊的音場表現,雖然價位感覺稍高,但您想要小巧的耳道式耳機,又重視音場表現,IE 600 是值得嘗試的選擇。

器材規格
Sennheiser IE 600
型式:封閉式動圈單體耳道式耳機
單體:7 mm TrueResponse 動圈
頻率響應:4 Hz~46.5 kHz
阻抗:18 歐姆
總諧波失真:<0.06% (1 kHz, 94 dB)
聲壓級(SPL):118 dB(1kHz, 1Vrms)
耳機線長:125 cm
重量:6 g(單邊)
參考售價:23,900 元
進口總代理:宙宣
電話:02-8768-1222
網址:https://www.uni-announce.com.tw
FB 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Uni.annou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