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過差一點就還不回去-Audio-Technica ATH-R70xa

文/郭漢丞圖/蔡維峻2025/07/15
SHARE分享

網路串流音樂延續多年的發展,音樂的創作與發行,路徑越來越多,譬如在網路串流音樂平台上傳,像是 Spotify、Apple Music、YouTube Music、KKBOX......,藉由聆聽點擊分潤,也可以透過 You Tube,建立個人頻道,做線上音樂教學或是音樂作品發表,從點擊流量獲利,但無論是哪一種途徑,錄音都是製作音樂的第一道關卡,帶動了宅錄興起。

宅錄一口氣推出三款

適合宅錄使用的專業開放式監聽耳機,Audio-Technica 一口氣推出三款,總編聽過了較平價的 ATH-R30x 與 ATH-R50x,這次要讓最高階的 ATH-70x 登場,警告在先,聽過 ATH-R70xa,我可差點就還不回去了,假如沒想買,千萬不要試聽,只怕聽過就回不去了。

Audio-Technica 推出三款開放式監聽耳機,打出低、中、高三個價位,就是要減少購買時的選擇障礙,總編試聽過 ATH-R30x 與 ATH-R50x,最後的結論是推薦較高階的 ATH-R50x,性能明顯較好,但是 ATH-R30x 依然具備較高的 C/P 值,堪當宅錄之用,兩者只需要按照預算挑選即可。

可是為什麼要把 ATH-R70xa 獨立出來寫呢?因為 ATH-R70xa 的售價明顯高了許多,原廠參考售價是 11,500 元,官網特價 10,000 元,幾乎是 ATH-R30x 三倍價,也可買兩支 ATH-R50x,所以,ATH-R70xa 不應該與另外兩支相對平價的監聽耳機,擺在一起比較,畢竟預算等級不同,如果以同樣的預算,買兩支 ATH-R50x,可能對「錄音工作」這件事情,更有幫助。

怎麼說?錄音室的監聽耳機,尤其是母帶製作的階段,大多會準備好多款式,讓做錄音的人去比較,在母帶製作的階段,經常需要製作人、樂手、錄音師一起試聽,互相交換意見,設定音色調整的方向,所以,大家有一樣的耳機可以試聽,可能相對比較容易溝通,所以用 ATH-R70xa 的預算,買兩支 ATH-R50x,可能對錄音工作的執行,更有幫助。

可是如果是以監聽為目的,選擇最好的監聽耳機呢?好吧,結論出來了,還是要選擇 ATH-R70xa,而且,耳機擴大機的搭配越好,ATH-R70xa 的實力更能展現。

十年前 ATH-R70 改款為 ATH-R70x

以產品型號來看,ATH-R70xa 很直接,就是延續 ATH-R70x 的新一代產品,時間過得真快,ATH-R70x 在 2015 年上市,一下子十年過去了。

當時登場的 ATH-R70x,讓 Audio-Technica 的開放式耳機,名聲大噪,順道帶動了旗艦開放式耳機 ATH-ADX5000 登場,到了這一代新款 ATH-R70xa,外觀上的變化感覺不大,但是在技術規格上,確實有細部的進化。

輕量化設計久戴不累

ATH-R70xa 第一項進化之處,就是重量更輕了,今年推出的新款 Audio-Technica 開放式監聽耳機,都主打輕量化設計,最高階的 ATH-R70xa,重量最輕,僅 199 公克,如果拿來與前一代的 ATH-R70x 相比,之前是 210 公克,減重 11 公克,可能感覺變化不大,可是如果戴耳機工作的時間久了,減少 11 公克就會很有感。

在試聽 ATH-R70xa 時,有時候我會帶著耳機寫稿,寫著寫著不知不覺帶了一個多小時,可是不會覺得有什麼疲勞感,ATH-R70xa 本身重量輕是一大優勢,另外就是鏤空的頭帶設計,很容易調整到舒服的位置,比起前一代 ATH-R70x 的 3D 雙翼狀設計,感覺 ATH-R70xa 回歸傳統的懸浮頭帶設計,似乎讓佩戴舒適度再有加分。

耳墊與耳機線可以另外加購替換品

此外,加厚的絨布材質耳墊也提升了舒適感,而且,Audio-Technica 有提供 ATH-R70xa 專用的耳墊零售,這件事情很重要,因為貼在耳朵上的耳墊,應該是為消耗品,耳機戴久了,耳墊當然會磨損,而且會沾染汗水與毛髮,原廠提供專用耳墊銷售,可以讓 ATH-R70xa 聽得長長久久,耳墊舊了髒了,換新即可,這可不是每一家耳機廠商都會提供的售後零件服務喔。

另一項售後服務的零件,就是 ATH-R70xa 的耳機線,ATH-R70xa 採用左右聲道連線的 3.5/6.3mm 通用耳機線,內中隱藏著特異功能,就是耳機線端子不分左右,自動防呆,您不需要去看耳機線的左右聲道,任意連接,ATH-R70xa 的左右聲道一定是正確的。

主打混音與母帶製作

以開放式耳機的設計,ATH-R70xa 主打混音(mixing)與母帶後製(mastering)市場,相對於密閉式耳機, 開放式耳機的聽感更加開闊,更接近喇叭近場聆聽,而密閉式耳機則比較適合錄音使用,可以隔開若干外界的聲響,讓使用者可以更專注於錄音。

Auido-Technica 標榜「True Open-Air Audio」設計,顯示 ATH-R70xa 具備通透開放的聽感,這當然是 Audio-Technica 的行銷用語,究竟有沒有這麼厲害,您可要親身體驗才知道,不過總編在試聽的時候,確實嚇了一跳,因為我用 ATH-R70xa 連接 Chord Alto 試聽時,因為輸入切換沒搞對,ATH-R70xa 剛插上去時沒聲音,所以把音量開很小,切換 Alto 的輸入端子,當我從 ATH-R70xa 聽到音樂時,還以為是面前的 Macbook Air 在發聲,把耳機拿下來,才知道是 ATH-R70xa 開嗓,您就知道它有多麽「Open-Air」了。

阻抗較高,需要驅動力

以頻率響應來說,ATH-R70xa 好得很,5 Hz~40 kHz,全頻段的性能沒話說,效率 97 dB 也不錯,可是阻抗較高,規格是 470 歐姆,比起相對平價的 ATH-R30x 與 ATH-R50x,ATH-R70xa 的阻抗高了不止十倍,代表您需要搭配耳機擴大機,或是使用錄音介面的耳機放大線路,才能把 ATH-R70xa 推得好。

總編試聽時,先隨手用 Macbook Air 的耳機輸出來推,ATH-R70xa 聽起來還行,只是音量要開得比較大,可是如果真的催 Macbook Air 的耳擴,大聲一點,ATH-R70xa 的聲線就變粗,底噪也變大,損及 Open-Air 的聽感,顯然光用電腦的輸出,沒辦法制服 ATH-R70xa。

至少要搭配錄音介面耳擴

接下來我換上 Universal Audio Volt 176 錄音介面,搭配 ATH-R70xa 來聽,好多了,而且 Volt 還有 Compressor 效果可以玩,讓耳機的音色多了些變化,正當我想用 Volt 176 搭配寫稿時,神兵利器來了,英國 Chord Alto 送到編輯部,這一搭,可真讓 ATH-R70xa 展現無比的 Open-Air 聲音魅力了,於是就讓 Alto 耳擴擔任試聽搭配。

因為 Alto 耳擴擁有四組耳機輸出孔,但其中一組是 4.4 mm,其他三組才是 3.5mm/6.5mm,所以我可以同時插上三組耳機試聽,這一比較,馬上可以聽得出來,ATH-R70xa 相對比 ATH-R30a 與 ATH-R50a 難推,因為同樣的 Alto 耳機輸出,不能獨立設定輸出音量大小,所以,以同樣的音量位準比較,ATH-R70xa 的音量明顯比另外兩支耳機要小聲。

所以,ATH-R70xa 光用電腦耳機輸出,無法發揮全部實力,至少要用錄音介面的耳擴輸出,像我用 Volt 176,差不多就能讓 ATH-R70xa 發揮九成以上功力了。

通透、開闊又準確

可是當我搭配了 Alto 耳擴,100 歐姆具備 2,250 mW 驅動力,配上 ATH-R70xa 的 470 歐姆,輸出只會更大,不會更小,就充分展現 ATH-R70xa 開闊、通透又準確的監聽個性了。

像是聽巴哈的「Italian Concerto」,總編近期有個講座題目,講古典與爵士的交流激盪,其中一個例子,就是這首「Italian Concerto」,聽的是顧爾德的 Columbia Remaster 版,第三樂章的快板,開場就是精神抖擻的旋律,帶出義大利陽光的氣氛,ATH-R70xa 雖然是耳機,可是就像總編前面講的,音場凝聚在兩耳中央,但是聽感卻是很開闊,像是面前有一對監聽喇叭近場聆聽,聽感相當輕鬆。

爵士三重奏版更猛

對比的版本是賈克.路西耶的爵士版本「Italian Concerto」,Alto 推出 ATH-R70xa 強勁的低頻,爵士三重奏的版本,比起鋼琴獨奏版,多了爵士鼓與低音貝斯,下盤的力道與衝擊力更猛,ATH-R70xa 開場的低音貝斯與爵士鼓,衝出快速又乾淨的低頻顆粒感,鋼琴則是快速迸發出一顆顆音符。

ATH-R70xa 擁有相當好的音樂活力,帶出輕快明亮的音樂光彩,中段的轉調改編,更顯爵士風情,鋼琴的速度走得快,後面的低音貝斯與爵士鼓更快,密集如雨點下的音符,在 ATH-R70xa 上面卻是粒粒分明,毫不紊亂,監聽味十足。

Alto 耳擴幫助不少

當然,我必須要強調,ATH-R70xa 如此的性能表現,Alto 耳擴居功不少,以驅動力來說,Volt 176 錄音介面來推 ATH-R70xa,也算足夠,可是音色的厚度與輝度的對比,Alto 加分更多,而且,因為 Alto 是純類比耳擴,所以我在中間還加入 iFi Go-Blu USB DAC,相較之下,又比 Volt 176 內建 DAC 講究。

回到 ATH-R70xa 的聲音表現,與總編桌面的 Pioneer Master-1 SE,略遜一籌的只有音色高貴感,這當然是高價耳機吸引人的特色,我常說,音色的高貴感經常是用錢堆出來了,可是如果講究所謂的 Open-Air 開闊感,ATH-R70xa 確實勝出不少。

微型化的具體音場

以監聽來說,ATH-R70xa 擁有的開闊感,連弦樂四重奏都能在眼前描繪出栩栩如生的「縮小化」音場,畢竟是耳機,即便擁有通透聽感,畢竟還是待在耳朵上的設備,能做出清楚的音場定位,就夠好了。

像是聽「貝多芬第十六號弦樂四重奏」,選阿班貝爾格的版本,聽第四樂章快板,開場是四件樂器對話的慢板,大提琴從音場右方浮現,不過因為音域低,低頻有些蔓延到中央,但是小提琴出來之後,ATH-R70xa 就把小提琴在左,大提琴靠右的對比,拉出清楚的樂器定位。

流行錄音的加料效果很清楚

因為是監聽走向,ATH-R70xa 聽任何音樂都很適合,像是「Adele 25」,聽「Send My Love(To Your New Lover)」,開場 Adele 講「Just the guitar, OK」,口白明顯縮在音場後方,吉他彈著分解和弦,電子鼓在中央助陣,隨後 Adele 的歌聲浮現,ATH-R70xa 帶出清晰的人聲與樂器比例,流行錄音加料的 Compressor,讓中低頻的顆粒更壯、更飽,錄音室炮製的效果,在 ATH-R70xa 清楚重現。

又像是聽李宗盛的「山丘」,鋼琴的分解和弦開場,落在低音處,帶出李宗盛的歌聲,吉他跟著上場,感覺像是李宗盛自彈自唱,錄音效果做得很漂亮,在 ATH-R70xa 上面,錄音的通透感相當漂亮,隨後進入副歌,樂團加入,電貝斯的顆粒感與厚度,鋼琴裝飾,帶出錄音的空間感,「山丘」是很熟悉的錄音,可是用 ATH-R70xa 來複習,感覺又聽到多一些錄音室加入的效果,音樂細節重現更加豐富了。

聽古典的聲線細節也漂亮

如果回頭來聽古典音樂呢?ATH-R70xa 一樣可圈可點,我想舉皮耶絲獨奏,普列汶指揮皇家愛樂管弦樂團的「蕭邦第二號鋼琴協奏曲」為例,聽第二樂章的慢板,ATH-R70xa 帶出開闊的管弦樂空間感,導奏開始,弦樂群從音場左方浮現,木管在音場深處浮現呼應,弦樂回答,木管從中央再呼應,引出鋼琴,皮耶絲藕斷絲連的自由速度,很慢地帶入慢板的主題,ATH-R70xa 帶出漂亮的鋼琴聲線。

就在音符要斷不斷之間,細微的指尖彈奏延長音,銜接下一顆音符,每一處指尖的細節,ATH-R70xa 沒有放過,這些細部的音樂表情,都是音樂家精心刻畫的樂句情緒,能在 ATH-R70xa 上面重現,更能拉住聆聽者的專注力,從錄音當中感染音樂家詮釋的情緒。

要忍,否則差點就還不回去了

這次試聽 ATH-R70xa,可真是一段愉快的經驗,當然,總編越級搭配了 Chord Alto 耳擴,讓 ATH-R70xa 充分發揮,有作弊之嫌,可是 ATH-R70xa 確實有實力,遇上厲害的前端搭配,就能展現 Open-Air 的通透、開闊,豐富的音樂細節與音色均衡感,都是 ATH-R70xa 令人著迷之處,真的,要不是桌面上耳機多到滿出來,實在很不想把它還回去啊!

器材規格

Audio-Technica ATH-R70xa
型式:開放式監聽型
驅動單元:Ø45mm
輸出感度:97dB/mW
頻率響應:5~40,000Hz
最大承受功率:1,000mW
阻抗:470Ω
端子:3.5mm
重量:199g(不含導線)
參考售價:11,500 元(官網特價 10,000 元)

品牌商:台灣鐵三角
電話:0800-774488
網址:https://www.audio-technica.com.tw/

廣  告
SHARE分享

Related Contents相關內容

SEARCH文章搜尋進階搜尋

( 多關鍵字搜尋時,請以半形「,」隔開 ) 立即搜尋

HOT STUF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