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在跟外觀一樣有料-iFi xDSD隨身DAC耳擴

文/董鴻鈞圖/郭振榮2018/07/26
SHARE分享

iFi Audio 是英國 Hi-End 廠牌 Abbingdon Music Research(簡稱 AMR)專為年輕族群與耳機玩家成立的廠牌,其所推出器材都屬於便於攜帶外出的尺寸,但是內部電路卻承襲 AMR 的技術,更重要的是價格十分合理,引進台灣不到兩年的時間,便深受許多玩家的關注。其實,iFi 目前的產品線從數位、唱放、耳擴以及電源處理產品應有盡有,十分齊備,沒想到 iFi 今年又推出全新的產品線 x 系列,以結合 DAC 與平衡式耳擴的 xDSD 打頭陣,不但外型跳脫 iFi 過往的設計,電路的技術含金量也相當高,在今年慕尼黑音響展首度亮相後,就引起市場不小的關注了。

法國產品設計師打造吸睛外觀

xDSD 有著類似 iFi nano 系列器材的尺寸,但是波浪狀的鋁合金筐體,表面經過鈦離子真空鍍層處理,散發著強烈的金屬光澤,若非看到中央面板旋鈕上的「iFi」logo,很難想像這台器材出自 iFi 之手。原來,大約在兩年前,法國籍的產品設計師 Julian Haziza 加入 iFi 團隊,而 xDSD 的外觀正是由他一手操刀。iFi 產品的電路設計向來由來自德國的工程師 Thorsten Loesch 操刀,公司位於英、美兩國,工廠位於深圳,現在又有法國產品設計師加入,可以說是跨國、跨文化的企業。iFi 大中華區總裁溫上凱(Pat)五月底來台介紹這台 xDSD 便提過,xDSD 的外型讓製造部門煞費苦心。不過看到 xDSD 令人耳目一新的外觀,一切都辛苦都算沒有白費。

x 是專為行動聆聽族群設計的全新系列,而 xDSD 的位階目前在 micro iDSD BL 之下,nano iDSD BL 之上,內部搭載一枚 Burr-Brown DSD 1793 DAC 晶片,而類比電路採用雙單聲道、平衡式設計,而且運用了許多 iFi 特別訂製的元件,相當值得深入了解。

支援 MQA 解碼

首先從 xDSD 的數位電路開始講起。數位輸入方面,xDSD 具備一個 3.5 mm S/PDIF 輸入端子,以及一個 USB A 公插端子。這個 3.5mm S/PDIF 輸入端子為同軸與光纖兩用端子,數位音檔的取樣率可以支援至 192 kHz/24 bits 的 PCM 檔,如果您的筆電上也有 S/PDIF 輸出,透過此端子連接至 xDSD 會是較為方便的選擇。

如果想透過 xDSD 檔聆聽 DSD 或 DXD 等取樣率更高的音檔,那麼就一定要透過 USB 端子傳輸。xDSD 有兩個 USB 端子,一個是 Micro B 端子,但這個端子只負責充電使用,而負責接收音訊的是一個周圍有空隙的 USB TYPE A 公插,不是一般常見的 Type B 或 Micro B USB 端子。為什麼 iFi 要將負責接收數位音訊的 USB 端子設計成這麼特殊的形式呢?原來,x 系列專門瞄準行動聆聽族群,為了讓 xDSD 能夠方便連接智慧型手機,因此 xDSD 上的 USB 端子特別專門為蘋果的 Lightning 轉 USB 相機轉接器(xDSD 包裝內並無附有此轉接器)設計,如此一來便可直接連接 iPhone,播放儲存在內的音檔。當然,這個 USB 端子也可支援 Android 手機與電腦,而原廠也在 xDSD 的包裝內附上一條 USB Type A 母插/USB Type A 公插的連接線,以及一個 USB Type A 母插/USB Type B 母插的轉接器,讓用家可以馬上將 xDSD 連接上電腦,播放音樂。

xDSD 搭載 XMOS USB 數位接收晶片以及 Burr-Brown DSD 1793 DAC 晶片,USB 播放所支援的取樣率會隨著 XMOS 韌體不同而有所改變:若是採用「Limoncello 」(v5.2 或 v5.2A)的韌體版本,PCM 檔可以播放至 768 KHz / 32 bits 的取樣率,DSD 檔可以播放至 DSD512 的規格(44.1 kHz 或 48kHz 的 512 倍);若是採用「Cookies & Cream」(v5.3)版本韌體,雖然 PCM 檔與 DSD 僅分別支援至 384kHz/32 bit 與 DSD256 格式,但是多了 MQA 解碼功能,對於時常聆聽 Tidal 的用家而言,可以選擇這個版本的韌體下載。此外,xDSD 的 USB 傳輸採用非同步傳輸模式,其內的時脈電路控制電路,自雙聲道姐妹廠牌 AMR Audio 旗艦級 DAC DP-777 中的「GMT Mastering Timing」時脈電路改良而來,大幅降低 jitter 失真 。

大手筆採用特製 VR 與 Op-Amp 元件

雖然 xDSD 小小一台,但是其音量控制電路為類比式設計,而不是採用節省空間的數位式設計,因為原廠認為數位式音量控制只能調整音訊的音量,無法將器材中的噪訊降低,對整體聽感較為不利。不過,xDSD 也並非採用成本較為低廉的薄膜式電阻做為音量控制,而是特別向晶片廠訂製專為 x 系列設計的 VR 晶片「W990VST」。該晶片參考 Eckmiller W85 電阻式音量衰減器的電路設計。何謂 Eckmiller W85?原來它是 60-70 年代德國廠商專為錄音控台設計的音量衰減模組,其聲音表現受到不少發燒友喜愛,在二手市場(尤其在日本)具有極高的人氣。原廠將其電路濃縮成 W990VST 晶片,並以數位電路控制,提供 100 階的音量調整,達到精準、細膩調整音量的目的。

不只是音量控制電路,xDSD 功率放大電路也採用 iFi 向晶片廠商特製的 Op-amp 放大晶片。根據 iFi 大中華區總監 Pat 介紹 xDSD 時的說法,為了節省 xDSD 內部的空間,功率放大級非採用 Op-amp 不可。原廠認為 Op-amp 中聽感較好的為 Burr-Brown 生產的 OPA 627,然而這個元件早已停產許久,為此 iFi 特別依照 BB OPA 627 的規格訂製了「iFi OV4627」Op-amp 晶片,其信噪比表現與 OPA 627 不相上下。

3.5mm 耳擴輸出同時支援平衡與非平衡推動

至於 xDSD 的耳擴輸出,只具備一個 3.5mm 耳擴輸出端子,不過這個輸出端子可以同時輸出非平衡與平衡式類比訊號。根據原廠的說法,因為礙於 xDSD 面板上的空間限制,因此平衡式耳擴輸出不另外增設較為常用的 2.5mm 平衡式耳擴輸出端子。如果用家想要讓 xDSD 以平衡方式推動自己的耳機,必須透過 3.5mm/2.5mm 轉接器。如果擔心轉接器會改變音質,iFi 接下來還會在 x 系列下推出「xCan」純類比耳擴,便同時具備 3.5mm 非平衡與 2.5mm 平衡耳擴輸出端子,預計今年就會推出了。

為了彌補耳機因為形體的限制無法像喇叭發出龐大的低音能量,也無法像喇叭能營造完整的音像,原廠在 xDSD 上搭載了「xBass+」低音加強功能以及「3D+」音像加強功能。這兩項聆聽模式並非 xDSD 的專利,在先前推出的 iDSD BL DAC 耳擴上便已經出現過。不過,其它廠牌器材的類似功能大多是以 DSP 方式達成,然而 iFi 卻是透過類比式離散電路設計,達到強化低頻與音場的效果。此外,xDSD 還具有「Listening」與「Measuring」兩種數位濾波,根據原廠官網的說法,前者為「minimum phase」濾波器,對於暫態細節有優化的效果,而後者則針對頻率響應進行優化。至於這些聆聽模式以及數位濾波器會對聽感帶來怎樣的變化?在接下來的試聽部分會有所描述。

既然 x 系列是專為行動聆聽族群設計的器材,原廠也沒忘記在 xDSD 上搭載方便的藍牙無線播放功能。xDSD 的藍牙傳輸不但支援 AAC 與 aptX 傳輸格式,其訊號在進入 xDSD 之後也同樣受「GMT Mastering Timing」時脈電路控制,降低 jitter,讓藍牙播放的音質盡可能提升。

廣  告

空間深邃,音色討喜

測試這台 xDSD 時,我搭配 Sennheiser HD650 耳機,以 USB 連接到 Macbook Pro,並透過安裝於 Macbook Pro 中的 Audirvana Plus Version 3.1.4 播放音檔。按下 xDSD 的音量旋鈕,便可開啟 xDSD 的電源,而 xDSD 也會自動搜尋連接的輸入端子,當 xDSD 輸入端子設定為 USB 端子時,「INPUT」的 LED 指示燈會變為白色。如果 xDSD 開啟後無法自動將輸入端子設為 USB,不妨重新開機,並持續案著 xDSD 的音量旋鈕,直到「INPUT」指示燈變成白色為止。

我首先播放旅日俄國鋼琴家梅優葉娃演奏的蕭邦《E 大調夜曲,Op. 72 No. 1》(若林工坊,WAKA-4143~44)。透過 xDSD 與 Sennheiser HD650 播放這首輕柔的鋼琴獨奏曲,我第一個感覺到的是 xDSD 的底噪十分低,為聽感營造出極黑的背景,使得鋼琴的聲響乾淨透徹而形體明確,彷彿舞台上精準投射的聚光燈,不但將鋼琴黑色的琴身以及金色的 Logo 字體照得璀燦亮麗,更可以感覺到燈光將梅優葉娃白皙的皮膚照得更如月光一般皎潔,將她彈奏時的優雅神情展露地一覽無疑。再來,我可以感受到 xDSD 擁有極為優異的空間描繪能力,鋼琴的聲音自前方傳來,而且鋼琴華美的尾韻,自前方 180 度的空間傳來,賦予鋼琴優雅、動人的氣韻。此外,透過 xDSD,我也能感受到左、右手聲部分明的層次,還有豐富的輕重變化,即便這首曲子表現十分輕柔、深情,但是鋼琴低音的份量、高音的飄逸,還有隨著旋律緩緩流動的強弱變化,xDSD 都能生動詮釋而出,尤其樂曲結尾漸慢、漸弱的深情彈奏,透過 xDSD 推動 Sennheiser HD 650,能有唯妙唯肖的呈現。

我也發現,xDSD 推動 Sennheiser HD650 時,其中、低頻骨肉並具,彈力有勁,有著相當令人討喜的聽感。以古巴國寶級女歌手 Omara Portundo 在《Flor de Amor》(World Circuit WDWCD 068)中演唱的〈Hermosa Cubana〉為例,開場的提琴聲,讓人感受到高濃度巧克力般濃厚的香氣,音樂中的鼓聲以及 double bass 彈奏聲成現出球體般凝聚又充滿彈力的質感,這些聲音調和在一塊,卻又不會互相干擾,彼此之間保持著適度的空間,也各自擁有清晰的細節。Omara Portudo 充滿歲月歷練的歌聲,透過 xDSD 與 Sennheiser HD650 的合力呈現,展現出絲絨般華美又兼具輕柔的質地,讓歌聲充滿深情。這首曲子在 xDSD 的播放下,猶如淚腳豐富的紅酒,質地飽滿,氣味香醇。

中低頻富含溫度與彈力

接著我播放林俊傑在《和自己對話》(華納唱片 5419692352)中以假人頭麥克風錄製的〈彈唱〉,我覺得以 xDSD 優異的空間感聆聽這首歌特別有氣氛。從歌曲一開始東西摩擦的聲音,加上林俊傑隨後說出的「早安,我來唱一首歌」,以及後來的刷牙、漱口聲,我不但可以明顯感受到這些不同聲音的距離變化,而且其中的殘響讓我清楚感受到如同浴室般大小的空間就在我周圍,沒有一般小型器材帶來的扁平化空間感。在林俊傑的歌唱聲中,我可以感受到林俊傑的歌聲充滿著溫度以及柔軟的肉感,即使他的歌聲在男生中算是比較高亮、纖細的,可是聽起來依舊富含血肉氣息,而且林俊傑清唱的氣息聲與歌聲達到完美的平衡感,唇齒細節並不會聽起來像是整個貼在耳上充滿毛躁的質感與令人不耐的壓力。此外,透過 xDSD 聆聽,空心吉他的伴奏聲也是聆聽中的一大亮點,無論演唱距離遠近,我都可以感受每個彈奏聲有著清晰而豐富的劃弦細節開頭有著豐富的細節,我彷彿可以清楚看見吉他上六條琴弦不同的粗度,還有手指劃過琴弦後帶來的振動感,尤其 1:55 秒時用手指壓住刷過的琴弦,xDSD 都能清楚呈現出每個瞬間的聲響,讓聽感更為逼真。更值得一提的時,樂曲最後低音琴弦的聲響,在 xDSD 與 Sennheiser HD650 的共同描繪之下,猶如現做的刀削麵條一般,線條豐腴,又富含嚼勁。

接下來,我播放《大佛普拉斯電影原聲帶》(好有感覺音樂 FHFCD170505)中的〈跟著董事長去衝浪〉。透過 xDSD 推動 Sennheiser HD 650,我發現一開始彈奏的 bass 聲肉感豐腴,而且彈力十足,聽起來就十分過癮,彷彿我的心跳也跟著 bass 的節奏一起加速。至於負責主旋律的電吉他聲,我可以感受到其聲響是由前方傳過來,而且每個彈奏點一開始所產生的細節聲響,都有著清楚又不會刺耳的呈現。至於爵士鼓的部分,透過 xDSD 與 Sennheiser HD650 合力呈現,更是逼真的沒話說。中、低音的鼓聲聽起來如同 bass 一樣,宛如性感尤物在耳中舞動者,而鼓棒打在鼓面上的彈動感,更是層次分明,絲毫沒有模糊的地帶,至於鼓棒互相敲打產生的打擊聲,不但清脆、堅硬的質感能夠明確交代而出,聽起來更具有 3D 的形體,讓聲音聽起來粒粒分明,又帶有立體感的陰影。

支援 MQA 解碼

若是使用 Tidal 的 Premium 會員,可以使用「Normal」或是「High」兩種串流品質聆聽。若是使用 Tidal 的 Hi-Fi 會員,則多了「Lossless」與「Master」兩種串流品質選項,其中「Losseless」選項以 44.1 kHz /16 bit 的取樣率格式串流(xDSD 上的「kHz」LED 燈為白色),而「Master」則是以 MQA 格式傳輸(xDSD 上的「kHz」LED 燈為紫紅色)。那麼,透過 xDSD 可不可以聽出「Lossless」與「Master」之間的差異?我試著在 Tidal 播放《Tidal Masters: West Coast Radio Breeze》中由 Fleetwood Mac 演唱的〈Rhiannon〉,還有 Joni Mitchell 的〈Help Me〉,我都可以感受到「Losseless」與「Master」模式的差距。其中我覺得比較顯而易見的差別是在低頻部分,〈Rhiannon〉中的貝斯聲以及〈Help Me〉中的鼓聲變得更為凝聚有彈性,力度也更為強勁。此外,Stevie Nicks 與 Joni Mitchell 的歌聲質地密度也有所提升,不會像「Lossless」模式下略為虛弱。

至於 xDSD 上的「3D+」與「XBass+」效果聽起來如何呢?基本上,開啟這些功能之後,聲音改變於「無形」之中,沒有太大明顯的變化或是扭曲,不過仔細聆聽還是可以感受到,在「3D+」功能開啟後,額頭前方的音像變得更為厚實、具體;「XBass+」開啟之後,音樂中的鼓聲、Bass 聲邊緣變得略為清晰,形體的浮凸感也略為提升,而不是營造出低頻氾濫的聽感,對於聽感有正面的提升。至於 xDSD 的數位濾波器功能,我覺得在「LISTEN」模式下可以略為減少聲音的毛躁感,尤其對于人聲更為明顯。以林俊傑演唱的「談唱」為例,在「LISTEN」模式之下,歌聲的聲線邊緣變得略為滑順,聽覺上的舒適度也因此而有所提升。

小小一台,帶來極大的聆聽樂趣

過去我未曾聆聽過 iFi 的器材,但是這次我透過 Sennheiser HD650 聆聽 xDSD,我感受到健康、有活力的聲音形體、均衡的三頻表現、明晰的層次以及乾靜的聲底,調整音量時,也不會像大部分使用廉價 VR 的小型器材那樣,具有左、右聲道音量不平衡,或轉動時會有噪訊的缺點,絲毫感受不到聲音因為其迷你的形體而有所妥協,而推動高阻抗的 Sennheiser HD 650,低頻明確,兼具深度與力度,若是推動耳道式耳機更是輕而易舉,實在無從挑剔起。正如同 iFi CEO Vincent Luke 在去年底接受 U-Headphone 專訪時所說的:「好的音響器材最後會讓您享受音樂,[......] 可以讓您忘記 Hi-Fi 的存在。」我想,xDSD 也達到了這樣的境界!

器材規格

USB 輸入:取樣率支援至 PCM768kHz & DSD512 (24.6/22.6MHz)
S/PDIF:取樣率支援至 192kHz/24Bit PCM 檔
動態範圍:113dB (A)
音量控制:-101dB…0dB,每進階 1dB
功率輸出:> 2.82V/500 mW @ 16 Ohm
> 3.7V/270mW @ 50 Ohm
> 3.8V/48 mW @ 300 Ohm
> 3.8V/24 mW @ 600 Ohm
電平輸出:> 2.1V @ 0dBFS (& 0dB Volume)
THD &N (1V/16R):< 0.005%
充電式鋰電池:3.8V/2200mAh
尺寸:95 (l) x66.5 (w) x19 (h) mm
重量:127g (0.28 Ibs)
12800 元
進口總代理:iFi audio Taiwan
電話:02-2370-2900
網址:ifi-audio.tw

SHARE分享

Related Contents相關內容

  • 把電腦噪訊擋在門外-iFi Gemini電源分離USB線

    iFi Audio推出Gemini電源分離USB線,透過將USB的訊號與電源分成兩條導體個別傳輸,不僅可比一般USB線更符合90歐姆阻抗的標準,而且電阻值比規範數值更低了四倍。據iFi表示,Gemini不僅符合USB傳輸協議所規範的90歐姆阻抗,且經量測後...

    2018/05/29 more
  • XCAN即將現身-iFi Audio PRO旗艦系列發表會

    iFi Audio五月份時曾透露即將發表一款PRO系列的隨身耳擴XCAN,現在終於要問世了。就在這個禮拜三(10/31),iFi Audio Taiwan與音悅音響將舉辦PRO系列發表會,會中將首度曝光最新推出的XCAN隨身耳擴,歡迎有興趣的朋友一同參加...

    2018/10/29 more
  • 超強多功能袖珍機-FiiO K3 DAC耳擴

    K3採用多數發燒廠商選擇的XMOS USB接收晶片,還有32位元的AKM AK4452雙聲道DAC,透過插拔不具備方向性的USB Type-C端子,DSD音檔透過DoP播放方式可以播放至DSD256格式,PCM檔可支援至384kHz/32bit,讓您出門在外也可以享受...

    2019/02/13 more

SEARCH文章搜尋進階搜尋

( 多關鍵字搜尋時,請以半形「,」隔開 ) 立即搜尋

HOT STUFF